Skip to main content
  • Image
    Patienten

闭环刺激

守护每一条生命。用 CLS 让一切皆在掌控之中

25 年来,使用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一直受益于百多力独家提供的闭环刺激 (CLS) 传感器。这种智能心脏传感器可以由临床医生激活,帮助患者在身体和情绪有压力的情况下过上正常的生活。

CLS 技术普遍用于百多力起搏器、ICD 和 CRT 设备上。

产品亮点

Image
Icon

与加速度计相比,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提高了 7%。*

Image
Icon

与 DDDR 起搏相比,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负荷降低了 45%**

Image
Icon

AT/AF 发生风险降低了 69%。***

概述

为什么您的患者需要 CLS 之类的综合性生理传感器?

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身体和情绪上的压力。定期日常活动、运动,甚至下棋或观看视频都会导致这种压力。如果他们患有变时性功能不全(CI),患者的心脏就无法对刺激做出适当的起搏反应。研究表明,CLS 可以改善 CI 患者以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。¹ 

由于 CLS 频率适应,起搏器患者在情绪压力期间也能得到支持。

CLS 可以让哪些患者受益?

CLS 对于变时性功能不全 (CI)、血管迷走性晕厥 (VS) 以及房颤 (AF) 患者有益。  对于 CI 患者,PROVIDE 研究表明,75% 接受 DDD-CLS 程控的患者出现了显著改善,而接受 DDDR 程控的患者只有 22% 出现显著改善。²

 

对于 VS 患者,CLS 系统可显著减少晕厥复发。一项随机、安慰剂对照、双盲、多中心 BIOSync CLS 研究证明, 与安慰剂³相比,CLS 起搏两年后晕厥复发率降低了 77%

 

对于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 (AF) 患者,当失去 AV 同步时,心输出量也至关重要。CLS 还能够通过稳定、可靠和灵活的算法为这些患者提供支持。 研究还证实,与其他模式相比,CLS 可以减轻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负荷。BURDEN 研究 I 证明,使用 CLS 传感器的患者平均 AT 负荷为 0.11 min/天,而使用 DDDR 模式的患者平均 AT 负荷为 10.9 min/天⁴。随后,BURDEN 研究 II 同样表明,使用 CLS 传感器的 AT 负荷更低。 ⁵

 

70 至 80 岁的起搏器佩戴患者中约 40% 患有变时性功能不全⁶。CLS 传感器可以帮助这些患者恢复情绪丰富的生活!  

CLS 可以适应药物治疗和情绪压力

CLS 可用于药物治疗后的患者。 如果需要进行调整,无需更改 CLS 设置即可完成,因为它会自动使用新数据更新曲线。  同样, 根据精神压力和身体锻炼情况,CLS 会根据输入数据自动调整曲线并相应调节心率。 ⁷

① CLS 基于心肌收缩力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

② 只有 CLS 可在精神压力期间提供生理频率适应

③ CLS 在异丙肾上腺素输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期间提供频率适应

只有 CLS 可在各种活动期间将心率和血压准确关联起来!

与 James Kneller 博士一起了解有关 CLS 益处的更多信息 

CLS 详细情况

生理频率调节的时代

心输出量是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。 如果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,则 ANS 无法改变心率。 然而,ANS 可以通过影响心肌收缩性来增加每搏输出量,但每搏输出量偏高对患者并无益处。CLS 传感器可测量心肌的收缩动态,并将其转化为适当的心脏频率适应,从而提供经过验证的生理治疗。

医生易上手

CLS 对于医生来说真的 很容易上手。从长远来看,在超过 90% 的情况下,CLS 可以打开即用,不用对默认参数进行调节8。CLS 模式在 Renamic 程控仪上很容易找到并激活  

其他技术细节

步骤 1:创建静息曲线

  • CLS 可测量每次心室收缩期间的心内阻抗。 
  • 患者处于静息状态时,使用起搏和感知事件的最后 256 条曲线的平均值来创建参考曲线。此参考曲线会不断适应实际静息条件。 

阻抗曲线是如何创建的?

阻抗在右心室电极导线头端测得,它反映了收缩期间观察到的变化 。

在收缩期开始时,血液和肌肉体积定义了阻抗值 (1)。 在收缩开始时,肌肉体积的百分比会增加,导致阻抗值更高 (2) (3) (4)。

步骤 2:比较静息曲线与负载曲线

  • 对于每次心搏,CLS 都会确定心室收缩期间的阻抗曲线,并将其与其静息参考曲线进行比较。测量收缩不需要特殊的电极导线或固定位置。 
  • 曲线之间的轻微变化将导致频率适应极其细微的变化。这同样适用于中等和较大的变化。 

步骤 3:CLS 自动调整

  • CLS 在心脏装置自动初始化阶段即初始化。 
  •  CLS 具有自我校准功能,可根据患者情况自动调整。
  • 患者药物治疗或心脏重塑方面的变化不会影响频率适应,因为它会使用新数据自动更新曲线。 

只需打开 CLS,即可回归情绪丰富的生活!

媒体

客户评价

闭环刺激 (CLS) 传感器技术是百多力起搏器独有的,它可提供市场上最符合生理学的频率调节。
Prasad 博士分享了她使用百多力 CLS 传感器(相比加速度计)的经验和自己的看法。
Dayer 博士根据自己的经验,分享了他对百多力 CLS 传感器(相比加速度计)的看法。
36 岁的珍妮是一名教师,她被诊断出患有血管迷走性晕厥。借助带有 CLS 的百多力设备,她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并继续做她最喜欢的事情:教书。

联系我们

I prefer to be contacted by
*Fields are mandatory.

参考文献

1. E. Occhetta et al., Closed loop stimulation in prevention of vasovagal syncope. Inotropy controlled pacing in vasovagal syncope (INVASY); 2. Pavri BB et al., An Impedance Sensor (CLS) is Superior to Accelerometer for Chronotropically Incompetent Patients with Sinus Node Dysfunction: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with a Dual Sensor Pacemaker; 3. Brignole M. et al., Cardiac pacing in severe recurrent reflex syncope and tilt-induced asystole; 4. Puglisi et al., Impact of Closed-Loop Stimulation, overdrive pacing, DDDR pacing mode on atrial tachyarrhythmia burden in Brady-Tachy Syndrome; 5. Puglisi et al., Overdrive versus conventional or Closed-Loop rate modulation pac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in Brady-Tachy Syndrome; 6. John F. MacGregor et al. Prevalence of 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in a Large Pacemaker Population: Effect of Gender and Age; 7. Zecchi P., A New Philosophy of Pacing; 8. Lindovská et al., Clinical observations with Closed Loop Stimulation pacemakers in a large patient cohort: the CYLOS routine documentation registry (RECORD)

* Abi-Samra FM, Singh N, Rosin BL, DwyerJV, and Miller C. Europace. 2013; 15: 849-856. 

** Puglisi A, Favale S, Scipione P, et al. Overdrive versus conventional closed-loop rate modulation pac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in brady-tachy syndrome: on behalf of the Burden II study group.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. 2008; 11: 1443-55.

*** Ikeda S, Nogami A, Inoue K, et al. Closed‐loop stimulation as a physiological rate‐modulated pacing approach based on intracardiac impedance to lower the atrial tachyarrhythmia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sinus node dysfunct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.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.2020; 31: 1187-1194.